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84章 新的任命 (第3/3页)
何,他所作的事,却均是对我大郑有极大益处的善举。因此,朕决定,对王铮委以重任,你看如何?” “何为重任?” “认命他为我大郑的三军大都督,” 三军大都督仅次于可开府建衙的天策上将,可督领大郑全国的卫军和边军,是所有提督的顶头上司,可随时调动任何一支军队,只比能开府建衙的天策上将低了一级,军权极大。柴公公闻言大喜,连忙赞成道。 “此举甚善,皇上英明。”他哪知道,皇上的话还没说完,只听皇上郑成继续说道。 “可只怕其他卫镇的提督不服,现今还不可如此,” 柴公公大是失望。 “那就授他以太尉衔,督领我全大郑的军事,” 这个太尉的官职虽是文官,有调兵权却没有指挥权,但勉强也行,是兵部尚书的顶头上司,和右相齐名,过去一直没有安排过官员赴任,柴公公也比较满意,于是他再次插嘴道。 “甚善,皇上英明。”哪知道皇上还没说完,他继续道。 “可朕仔细想想,太尉历来都是虚职,只是追赠有大功于社稷的大臣所用,朕可不能坏了规矩。再说,太尉属于文官,也没临阵的指挥权,朕还指望着王铮,在关键时刻亲上战场,也不可行。” 柴公公再一次失望,他不耐地问道。“石头儿啊!咱说话能不能别大喘气儿?你现今只说给王铮什么重任即可,不可行的就别说了。” “哈!柴公公急眼了?嘿嘿!”皇上难得还有童心,他一直都有童心,他哈哈嘿嘿怪笑两声,然后继续道。 “朕觉得,现今最可行的办法,是赐给王铮天子剑,使他拥有十万将士的调兵权,使他的辅国大将军和兵部侍郎职衔,部分名符其实。另赐他尚书省右仆射,可参知政事,若非战时,可让他辅佐房相和吕相操持国政。柴公公,如此,你看如何?” 柴公公闻言,暗暗叹了口气,皇上此举,委实给了王铮不小的权利,比以前强多了,可他还不太满意。 以前,王铮只要到了上京,不只是王铮自己,甚至包括代老将军和马闯两位上柱国。 只要他们被撤了边镇提督的职务,回到上京以后,基本上就是赋闲在家了,除非是边镇有了战事,才会找他们几个商议军情,但也仅仅只是需要他们商议一番,他们依旧没有调兵权和决断权。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让他们镇守上京,防止上京有巨变发生。 比如,上次蒙辽势如破竹兵围澶州,如果不是王铮恰好在上京,大郑可真就危险了。 可那样的事情,一辈子也碰不到一次,以后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皇上此举,也算确实给了王铮不少的权利。 可柴公公觉得还不够,柴公公想让皇上,直接给王铮三军大都督的职务,甚至是天策上将。 让王铮督领大郑的全军,兵马随他调动,打谁?何时打?怎么打?都由王铮自己决定。 柴公公觉得,只有给了王铮最大的权利,扫平四海万国来朝宣睿盛世,这些想想就能使人激动的热泪盈眶的字眼,才能尽快变成现实。 不过,王铮所说的那些话,实在是太玄乎,别说牵扯到切身利益的皇上了,连柴公公自己也不敢全信。 江山社稷都是皇上一人的,别人可以无条件地相信王铮,可皇上却不得不多考虑一些,柴公公也能理解皇上。 这么做的话,王铮的军权虽然还有点太小,但他兼任尚书省右仆射,可参知政事。 尚书省右仆射是从二品的文官,比六部尚书还高半级,是两位宰执的副手。 等于是说,王铮这个武将,以后也可以算是文官了。他文武双全,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本事,也可以部分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