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_第1章 人生无常(新书上传,求推荐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人生无常(新书上传,求推荐票) (第1/2页)

(二月十一日开始,一周内是本书试水推荐期间。疯子恳求收藏,跪求推荐票。)
  一九九八年的年头还没过完,农村海边的空气很清新。
  才退潮没多久,一群妇女已经开始在带着海腥味晨风中的泥滩上做海。
  在狭窄的沙滩边上,远远可以看到,她们赤着脚踩着泥滩上存留的冰冷海水搜寻着,手里挥着锄头在泥滩上挖着。挖到了什么就捡起丢到小篮子里,然后继续找、挖,周而复始。
  唐浩泽在自家鱼塭靠海一侧的堤坝边上,拉起最后一个被沙子埋了一半的鱼狗。
  鱼狗不算重,但也不算轻。里面有货,但不会很多。
  他将鱼狗拖上堤坝,打开尾部绑紧的绳子,又提高鱼狗将尾部放到塑料桶里,并用一根木棍敲着鱼狗的四周。
  鱼狗里掉出几条鱼,还有二十来条大小不等的品种不同的对虾。收获确实不多。
  不过一只举着双鳌的大青蟹让人不至于那么失望。
  青蟹很大,至少有七八两重,大概能卖二十来块钱。
  唐浩泽将鱼狗放地上掰开尾部往里面瞧了下,看到里面的东西全部出来了。他这才伸手按住青蟹的背部,从它尾部抓起来,然后随便在堤坝上拔了一根草绑住它的双鳌丢到一个网兜里。
  网兜里已经有不少渔获。有几只同样已经被绑了双鳌的螃蟹,加起来应当有两斤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沙箭和一些针鱼,那都是小鱼小虾。不过也有一条巴掌大的鲻鱼,还有几条只有两三指大的。另外还有一堆杂鱼。
  网兜可能有十斤左右的渔获,但他脸上却没半点笑意。将鱼狗随意地丢到自家鱼塭里,然后用绳子绑在岸边的一个木桩上。他就提着东西返家。
  唐浩泽家在海边防风林背后的路唐村。一路上,他遇到不少同村或者邻村赶去做海的妇女。
  看到唐浩泽手里提着的网兜,那些妇女都会和他逗趣几句。说这些鱼提去卖掉,怎么也能卖百来块钱了。
  他也笑面相对,只是眼底没什么笑意。
  一觉睡醒,从二十二年后回到两天之前重新面对家庭的窘困。在没解决掉这个问题之前,唐浩泽无法真心笑出来!
  他提着东西回到家,妹妹唐小芸正好提着空糠桶从屋后猪舍出来:“哥,今天捉到这么多?”
  “不是很多。”北部湾的鱼已经越来越少了,能在岸边设陷阱捉到这么多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但唐浩泽却无法满意,因为他需要更多的钱。“妈在家?”
  “她在给爸熬药。”唐小芸脸上马上布满了阴霾。
  唐浩泽听到这话也抿住着嘴,不过又马上笑着说:“来帮我分鱼,趁还新鲜,我拿到镇上卖了。”
  唐浩泽父亲两天之前才刚从医院回家。因为没有资料费了。
  在去年的十二月初,唐浩泽的父亲——唐郑敏在一户人家做外墙装修时,从三楼的脚手架摔下来受了重伤。
  唐郑敏在icu病房住了一周才脱离了危险期,后来又做了两次手术。但腰部受伤太重,就算是治疗好也会不良于行。
  工头赔了几万,但那远不够医疗费用。
  那个医生主治医生也有点无良。因为有内出血,动手术用的手术器材,大多是进口的。止血钳就要两三百元一个。一场手术下来,就用了几万。后来知道其中的猫咪,但后面用药也有不少进口药。每隔一天打一次白蛋白——这是额外花几百块钱买的。一瓶营养乳液要一百多。就算是在普通病房一开始一天都要近千元的花销。
  唐浩泽家不仅将之前存下准备盖房子的钱全部搭了进去,还借七八万。最近实在借不到钱了,而唐郑敏也只能是慢慢康复,就决定回家修养。但每天正常吃药,还要两三百块钱。
  唐浩泽看了一眼有些古旧的土坯房,正厅是瓦房,其它房子就是茅草房,只不过弄得比较整齐。
  他将手里的网兜放在院子里,然后进屋拿了一个红色的大塑料盆。
  他拿着盆子还没出屋,母亲孔凤荃从被烟熏得黑糊糊的厨房里出来,小声说:“老大,等会卖了鱼看有没有牛骨头,有就买点回来,没有就买猪骨头,我给你爸熬点汤。”
  唐浩泽面对眼里掩饰不住忧戚的母亲,尽量让自己笑得真一些,点头说:“妈,我知道了。”
  根据唐郑敏的医嘱,在吃药期间不能吃海鲜。最好是吃牛肉,但界门镇距离县城有六十多公里的路,只是一个海边小镇,市场很少有牛肉卖。
  不过他可以想办法。
  他的妈妈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勤俭持家,却没有太多的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