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红楼之沧海横流_6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红楼之沧海横流_67 (第3/3页)

是都姓王的亲兄妹,若是真的有法子救人,我又怎么会让自己的外甥陷在顺天府衙门里?这件事我实在是管不了了,也根本就不敢管啊。”
  见到薛姨妈止住了泪水,王子胜接着说道:“你二嫂为什么见都不肯见你?你家蟠儿这件事已经闹大了,上面不但下了海捕文书捉拿他本人,就连替他张罗白鸭之事的老二和应天府尹都被牵扯了进去,今上已经下明旨召他们回京了,若是好一点就是丢官罢职的下场,闹不好就连性命能不能保住都不好说了。”
  “啊?!”薛姨妈真的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如此严重,不过就是打死个乡绅罢了,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怎么连她眼中有着通天之能的二哥王子腾都有生命危险了呢?王子腾都陷入绝境,那,那那蟠儿的命……
  “二妹你远在金陵,很多事情都是不知道的,现在世道早就变了,可不是什么四大家族、四王八公能够称雄的时候了……”王子胜摇了摇头,“别说一个商户薛家了,就是贾家这等国公之家还不是连着降爵降职?那史家更是连性命都不保了,全家人都送了性命……”
  “别说我们这些小人物了,那南安郡王、东平郡王当初是何等的厉害,还不是说拿就给拿了,全家的性命都保不住?蟠儿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出人命官司,偏偏还牵扯上了那要命的白鸭之事……唉,难啊……”
  薛姨妈此时仿佛被一盆冰水兜头淋下,将她彻底浇了个透心凉……她的儿子啊,这该怎么办是好啊……
  江南大案轰动了整个大靖。
  京城江南两地调查取证,短短数月时间就牵扯到了上百名官员,数千的黔首。除了江苏、浙江两省,还牵扯到了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正是案中有案,错综复杂,本以为可以混个法不责众,可是新皇司徒晟下令,需一查到底,不可枉纵,最终三司还是在皇帝陛下的命令下定下了所有人的罪名。
  这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案足足查证了半年才最终落下帷幕,涉案的大小官员共计二百一十三人,不入流的小吏一共七百九十四人,江南各个田庄的管事及其家眷一千五百八十一人,而其他涉及行贿的富商、斩杀白鸭、违法害民之人更是难以计数。
  司徒晟不管涉案之人多少,只是命令下属官员,此案必须严惩不贷,不可轻放。仗着江南已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勋贵世家也彻底翻不了身,三司将涉案之人或罢官,或降职,或杀头,或流放,或抄没家产,或收缴钱财,尽皆按照律法执行判决,没有放过一个有罪之人。
  那些官员留出来的位置被皇帝陛下提前安排好的官员一一接替,抄没的钱财也尽皆归入国库,而田庄之中收缴的土地则廉价卖给了当地的民众,限每人最多购买十亩地,且买田之后只可作为耕地,不可留做它用,且十年之内不得转让。
  若有太过贫穷之人,买不起田地,也能以租种的方式获得农田。每人限制得田十亩,每年所得除了上缴赋税以外,还得上交官府部分田产作为补偿,如此十年之后,这些田地就划归租种之人所有。同样,租种的土地之后十年之内不得转租他人,获得土地之后十年之内不得出售。
  这种做法再加上其他的惯例措施就可以保证世家勋贵没办法再把那些土地以银钱买回去,以恢复力量积攒势力,而是切实落在了江南的百姓或者普通富户的手中。而且这些土地原本就是抄家抄出来的,属于无本之物,如今卖给租给百姓,所得钱粮都归于国家,倒是空手套白狼,获得了不少好处。
  虽然司徒晟按照太上皇的话,没有动世家、勋贵的人,可是那又如何?他们的爪牙和势力已经被连根挖断了,剩下的力量也不足以使人畏惧,新换上的江南官员根本不会再理睬他们,而当初受过他们欺凌的势力更是要借机报复的。
  世家、勋贵的势力每一天都在缩水,还用得着他这个皇帝亲自上去捅刀子吗?
  如此的惊天大案就是司徒晟新上任的三把火,这场炽热的大火烧遍了整个朝堂,让所有的官员都见识到了这位新皇帝的魄力、胆识和能力!既然已经见识到年富力强,魄力惊人的皇帝陛下的厉害之处了,哪里还有官员胆敢捋虎须啊。如此顶风冲上去,与皇帝作对的事,就是白痴也不会做啊!
  王子腾成了勋贵世家之中唯一被拉下马的人,做了杀鸡骇猴的对象,涉及到斩白鸭之事,就算是上皇想要保他也保不住。司徒晟依照高祖皇帝留下的律法,直接给他定了个斩立决的判罚,斩了个一品大员,满朝还都得赞扬他公正严明。
  王子腾既然不保,那薛蟠不过一介商人如何能保得住性命?他命令家奴殴死人命,行贿应天府尹诬陷良民替他顶罪,最后又逃离原籍进入京城试图躲过官司,种种作为都是难以饶恕的重罪,数罪并罚判他个斩立决都是轻的。
  江南一案,数百颗人头落地,不是不仁,而是大仁!纵容了恶人就是坑害了好人,对他们这些奸臣仁慈就是对万民的不仁!
  大靖的朝堂之上人人惊恐万分,却都变得循规蹈矩起来,不敢再跨越底线犯下大错,一时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血染的大地,却换回了万民头上的青天!
  ☆、第八十一章 时光转春秋多变幻归来急皇帝召群臣
  暑去寒来,日月穿梭,一转眼就过去了好几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